律師認為:利用漏洞交易 費用由惡意方承擔
本報訊 (記者薛松)昨日,針對京東積分兌換系統出現漏洞引發的大量訂單,京東商城方面稱將對惡意訂單用戶保留進一步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也有消費者認為,京東自身存在過錯,即便取消訂單,也應該承擔一定過錯責任,給消費者予以一定補償。而律師認為,利用系統漏洞進行交易,這類服務合同并非出自真實意愿,商家可以不履行義務,產生的相關費用也應該由惡意方承擔。
商家:
撤銷訂單屢屢上演
前晚,京東商城出現系統漏洞,消費者可以利用積分進行無限制充值話費點卡,一時間,部分用戶瘋狂充值。昨日,京東商城對外稱,經核查,系為京東商城上線積分換購新業務時出現的系統BUG所致,但虧損2億元純屬謠傳。京東商城已經在第一時間成功修復,目前用戶可以正常使用積分換購相關商品。京東商城后期將與相關用戶協商解決,對于一些惡意訂單用戶,京東商城保留進一步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京東商城沒有透露受影響的用戶數和金額。
京東商城此前也遭遇了類似“惡意訂單”事件。今年6月18日,京東舉行店慶促銷。不過,隨后產生的大批訂單被該公司強制取消,京東稱,少數賬戶的訂單數量遠遠超過正常用戶的下單數量,經調查是少數經銷商利用促銷惡意下單。
這種商家撤銷訂單的情形在網購業屢屢上演,比如當當網也出現過所謂“惡意訂單”事件,不少用戶反映自己明明沒有訂貨,但是卻有當當網的訂單送貨上門,并且索要貨款。
律師:
善意惡意有時很難分辨
不同網購平臺對“惡意訂單”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天貓相關人士說,內部有一整套體系來判斷是否屬于“惡意訂單”,如果被判“惡意訂單”,賣家不用付違約金,也不會計入糾紛率。京東商城規定,如果一個月內有3到5次的退貨或者拒收,就會被系統默認為惡意訂單。
不過,有消費者表示,既然已經下單,說明雙方產生了交易,而京東取消訂單就是單方面毀約。還有消費者認為,善意或惡意怎么區別?
對此,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律師陸宇星認為,假設是惡意行為,如利用系統漏洞進行交易,這類服務合同并非出自真實意愿,屬于無效和可撤銷的合同,商家可以不履行義務,產生的費用應由惡意方承擔。而善意交易一般常見于免費促銷活動,消費者弄不清楚是真送還是加送,商家出錯也應對消費者合理補償。
但他認為,善意惡意有時很難分辨,該案例中,如果消費者連續充值數量過大,或者幫幾百人充值,消費者就有惡意之嫌。
不管消費者是出于惡意還是善意,但商家如果自身出現過錯,也應該妥善解決,避免傷及品牌形象